陸揚講座 || 洞仙與詩神: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天台山
预告|【文研讲座253】陆扬:洞仙与诗神——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天台山
文研院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2022-06-06 08:30 发表于北京
收录于合集#预告351个
人文风景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从山水胜地到都市和寺庙建筑等等,无不包括在内。近年来,伴随着考古学、金石学、物质文化史、视觉艺术史和地理景观学的深入发展,文学、史学和宗教学等学科也相应地拓展了关注视野。
今年春季学期,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发起的这一讲座系列,邀请海内外文史领域的学者深入开掘这一主题。五场讲座将以书写(从诗歌到碑记等不同体裁,也包括碑刻、拓印等相关技术)、历史遗迹、城市建筑和道教的洞天等为切入口,来探讨人文风景与历史记忆的建构和传承问题,同时也涉及与视觉艺术、技术媒介的关系。江山之迹并非自然的产物而独立于人的世界。相反,它构成了“人文”的一部分,并因此而获得了深厚的审美内涵、认知价值和历史意义。
“江山胜迹——人文风景的建构与传承”系列讲座
文研讲座253
洞仙与诗神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天台山
时 间:2022年6月10日(星期五)
上午8:30
主讲人:陆 扬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主持人:朱玉麒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评议人:魏 斌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教授
陈尚君
复旦大学中文系 教授
形 式:bilibili网站直播
内容提要
中国古典文明中的名山现象是特定历史时空下的产物。魏晋以后,一种新型的名山出现,成为人们朝圣、游历和歌颂的对象。这类名山代表的是一种超然于秦汉以来国家典制之外的神圣空间。新兴的宗教理念和实践为这类神圣空间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这一系列的名山中,位于浙东的天台山具有特出的位置。这座名山的历史意蕴有着复杂而多元的形成过程。可以说是先道而后佛,层累地造成了天台山的宗教人文景观。在这一形成过程中,诗赋等文学书写又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它们确立了天台山形象的边际和内涵。了解了中古时代有关天台山的文学书写的特点,对了解中国古典传统中的山水观念、人对于自然的想象方式等问题会很有帮助。以有关天台山的文学书写中心,本讲座想要说明这样几个问题:作为人文地理学景观的天台山是如何形成的?对天台山的神圣空间的文学性描述如何造就了天台山独特的面貌?以天台山为重要目的地的所谓浙东唐诗之路与唐代文人群体的形成有何关联?出现于天台山的诗僧传统又意味着什么?
主讲人简介
陆 扬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大学梵巴利文1984级本科,师从季羡林先生。后负笈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师从Ernst Steinkellner。1991-1996就读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师从杜希德(Denis C. Twitchett)、余英时,获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和堪萨斯大学。研究方向为隋唐五代史、中国中古佛教文化史、现代史学理论。
线上听讲渠道
我们将通过bilibili网站,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文研院及主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直播地址:
http://live.bilibili.com/23678679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更多相关学术活动,敬请关注
责任编辑:汪珂欣